讲好中国故事・红色芳华
今天是第115个国际妇女节,在这个属于女性的节日里,国际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特别推出"讲好中国故事・红色芳华"专题。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绽放的铿锵玫瑰,用青春与热血诠释了女性力量的永恒光芒。
一、杨开慧:板仓破晓照初心
"我失骄杨君失柳",毛泽东诗词中的"骄杨"正是这位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拓荒者。作为杨昌济教授的独女,她在长沙识字岭刑场留下的不仅是29岁的生命,更是一份用米汤密写的《偶感》手稿。在担任中共湘区委员会机要秘书期间,她创造了"过家"暗语联络法,将党的秘密文件藏于菜篮、棉鞋等日常物品中。当敌人的枪口抵住胸膛,她用最后的力气呼喊:"死不足惜,愿润之的事业早日成功!"如今板仓故居的煤油灯依旧,仿佛还在诉说这位"霞姑"用生命守护的信仰之光。

杨开慧与岸英、岸青1924年在上海合影
二、赵一曼:白山黑水铸忠魂
从宜宾县白花镇走出的知识女性,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写下《滨江述怀》:"男儿若是全都好,女子缘何分外差?"这位被日军称为"满洲第一枪"的抗联政委,独创"火攻战术"烧毁日军军火库,在珠河根据地建立妇女自卫队。1935年受伤被俘后,敌人在她腿部钉进21枚竹签仍一无所获。临刑前她给儿子留下遗书:"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,就用实行来教育你。在你长大成人之后,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!"这封被日军截获的遗书,现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,泛黄的信纸上还留着斑斑血泪。

赵一曼与儿子宁儿合影
三、刘胡兰:生的伟大死的光荣
"只要我还有一口气,就要为人民干到底!"这位文水县云周西村的"妇救会秘书",14岁秘密入党时写下"永不叛党"的血书。在阎锡山军队突袭村庄时,她主动留下转移群众,面对叛徒指认坚贞不屈。当敌人将六位革命群众铡刀下,她大义凛然走向刑场:"我咋个死法?"刽子手颤抖着说:"一个样!"这位"生的伟大"的少女,用15岁的生命践行了"怕死不当共产党"的誓言。毛泽东为其题词时,特意将"生的伟大"改为"生的伟大",赋予更深刻的哲学内涵。

刘胡兰工作旧照
这些红色女英雄,是母亲、是妻子、是女儿,更是永不褪色的英雄符号。她们的故事不仅是党史的重要篇章,更是新时代女性精神的源头活水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,让我们一起传承红色基因,用奋斗续写女英雄们的精神!
图转自:
http://union.china.com.cn/csdt/txt/2021-05/28/content_41577346.html
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123860326864536076/?wid=1741151482519
https://www.360kuai.com/pc/985c4e507169bf65d?cota=3&kuai_so=1
国际学院供稿
文/陈逸俊
编辑/蒋润婷
初审/袁萱蕴
复审/康星华
终审/李文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