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学子讲坛】国际学院举办国考经验分享会:优秀校友倾囊相授助力学子考公路
2025年4月25日,国际学院“学子讲坛”系列讲座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国考经验分享会。学院特邀2023届优秀校友、现就职于国家税务总局陆川县税务局的陈娟丽担任主讲嘉宾,为有志于报考公务员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内容详实、针对性强的备考指导。

陈娟丽校友在校期间表现优异,连续四年担任班长职务,最终在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,成功“上岸”。分享会上,她系统梳理了公务员考试的完整流程,包括笔试、面试、体检、政审和公示等环节,并特别提醒同学们:“近年来公考竞争日趋白热化,建议尽早启动备考计划,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。”
在笔试备考策略方面,陈娟丽以国考为例进行了深入剖析。针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,她详细讲解了常识判断、言语理解与表达、数量关系、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五大模块的备考要点。她推荐使用粉笔教育系列教材和《行测5000题》,配合B站名师课程、粉笔APP和半月谈等学习平台,构建“教材研读-视频学习-真题演练”的三步备考体系。特别是在判断推理模块,她强调“题海战术”的重要性,并对比分析了目前主流培训机构的课程特色,帮助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。
针对广东省考的特殊性,陈娟丽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数字推理题型的难度特点,建议掌握“数字敏感度培养”“常见数列规律总结”等解题技巧。在常识模块备考上,她提出了“抓大放小”的策略:“考前集中观看高频考点解析视频即可,不必在此模块耗费过多精力。”同时,她反复强调真题训练的重要性:“要保持每日刷题的手感,做完后务必进行错题分析,及时回归教材查漏补缺。”
申论备考方面,陈娟丽建议采取“博采众长”的学习方法:“多参考不同名师的授课思路,通过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范式。”她特别指出,申论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“动笔实践”,建议同学们建立“每日一练”的学习习惯。
在职业规划环节,陈娟丽从实战角度分享了选岗策略:“要综合考虑专业匹配度、学历层次、地域偏好等因素,善用公考雷达等工具筛选竞争较小的岗位。”对于应届毕业生,她强烈建议把握政策倾斜优势:“国考对应届生的招录比例较高,这是不可错过的黄金机会。”她还鼓励在校同学提前做好职业规划:“多参与实习实践,在探索中明确方向;善用图书馆等学习资源,培养高效学习能力。”
分享会还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。同学们纷纷提问,如针对“是否有原题重现”的疑问,陈娟丽明确表示:“考试题目多为时事热点的新命题,死记硬背不可取,关键要培养解题思维。”同学纷纷表示,通过校友的倾情分享,不仅掌握了科学备考方法,更对公务员职业发展有了清晰认识。
本次分享会干货满满,为学校学子考公之路点亮明灯。国际学院将持续举办此类实务型讲座,为学子职业发展保驾护航。
国际学院供稿
图文/吴嘉慧
编辑/蒋润婷
初审/彭云
复审/康星华
终审/李文蓓